请输入关键字!
资讯|什么是民俗?中国人的民俗世界
来源:陕南二毛驴 创建时间:2023-08-12 17:51:25

  什么是民俗?学术界有很有许多争论,也有各种界说。至今未见定论,以至于皇皇《辞海》中的“民俗”、“民俗学”词条只好暂付阙如。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洲口头传统文化研究会议”上提出了“民俗分类法”,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在多数学者心目中“民俗”这个概念的大致外延:(1)口头传说、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史诗、民歌、歌曲、民间口语、谚语、谜语、儿歌以及悼歌等;(2)习惯行为上的传说、信仰、仪式、风俗、宴会与节庆、舞蹈与戏剧、游戏与手势等;(3)物质文化的传统,如艺术品、工具、建筑、手工艺品、服饰、食物与药物、剧场、木偶、剪纸等;(4)音乐传统、舞蹈、戏剧、仪式与节庆中的传统音乐。

  照我国民俗学界通行的分类,民俗大致可分为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文艺游艺民俗等若干大类。从这些“民俗分类法”罗列的事象来看,所谓民俗,如果说的简单一点,也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但我国对民俗的重视却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人讲地里,就会说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讲出门旅行,就会说到“入境问俗”,“入乡随俗”;讲教化,就会说到“移风易俗”。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到魏晋时期,阮籍在(乐论)中则说:“心气和洽,则风俗齐一”。嵇康论乐,也说过:“文王之功德与风俗之盛衰,皆可象之于声音。”在古人眼里,民风习俗与道德教化密切相关。

  在中国,“风俗”一词与民俗含义相近。按(汉书)上的说法,“风”与“俗”各有所指:“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在古人心目中,“风”指的是自上而下的教化,而“俗”则指民间的自我教化,是一种“人相习,代相传”的东西。由此可见,所谓民俗,实在是一种民间创造,又在民间代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则表现为世代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

  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体现。传承千载的民俗文化,像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是我们民族化不掉的根。中国民间流传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民歌、民间绘画、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以及种种传统节日、民俗习惯、信仰、礼仪、制度,乃至生产活动、生产经验等等,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活力,最具历史性、稳定性、广泛性的基础部分。尽管种种民俗事象看上去似乎很琐碎,很肤浅,很通俗,但实际上其中蕴涵的文化意味却很博大,很深刻,很重要。因为生活就是由这些所谓表面的东西构成的。一个民族的真正的文化精神,正是溶解在大多数人这种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之中。民俗存在于一个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渗透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一些古老的民俗,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原因就在于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从而成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说到“文化”,有些人会误解这是知识分子的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文化之中,或者说,文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所体现和构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阶层,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待人接物、说话行事的方式也就不同,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有各个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不同,在同一个国家、民族之间,又有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不同。这种种不同,在民俗中都有最充分的体现。

  应该指出,在复杂的民俗事象中,也存在着许多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这些陋俗成为人们思想的桎梏,起着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作用。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许多陋俗反映了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我们也有必要去了解它,认识它。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加历史文化。知识还有一些陋俗一直流传到今天,那我们就更有必要去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以便进行有效的改革。

  可以说,民俗是观察和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

编辑:管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