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少校
今年是贺绿汀诞辰120周年。作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活动家,贺绿汀的音乐人生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是现当代音乐发展历程的缩影。他曾在广州、重庆、盐城、延安等地从事革命音乐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事迹品性熔铸成意蕴丰厚的贺绿汀精神,包括忠诚精神、求索精神和硬骨头精神三层内涵,是他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学界有声音把贺绿汀精神直接等同于“硬骨头精神”,是有失偏颇的。
贺绿汀精神的第一层内涵是坚定理想、崇尚真理的忠诚精神。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贺绿汀时常面临个人前途何去何从的抉择。他早在1926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抱定民族振兴、国家独立富强的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真理的明灯,走上一条为工农大众服务的革命音乐道路。他创作的《暴动歌》第一次在音乐创作上开拓了反映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题材,《游击队歌》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志,传遍大江南北。贺绿汀克服种种困难,从重庆前往华中抗日根据地,又辗转到达延安,以音乐为武器投身革命洪流。面对音乐创作、教育、研究、评论等领域中出现的古今关系之争、风格选择之辩等,贺绿汀坚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原则立场,敢于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展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写就了对党的音乐事业的无限忠诚。如朱践耳所说,贺绿汀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最突出的,是“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伟大人格力量”。
第二层内涵是融合中西、革新音乐的求索精神。贺绿汀一生勇于探索,致力于发展中国音乐艺术,为中国音乐开拓新的疆域,带来新气象。他创作了超过260首(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和超过280篇(部)文章著作,革新音乐功绩卓著。贺绿汀配乐的《都市风光》首次实现了中国电影配乐由采用现成唱片配音到专人作曲的历史性转变,在重庆主持的育才学校音乐组是中国首个从小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机构,他倡导并建立的“大中小一条龙”教学体制走出一条发展专业音乐教育的特色道路。面对音乐艺术发展中面临的中国与西方、本土与外来命题,贺绿汀将欧洲近代音乐作曲技法与本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主张守护民族音乐之根,同时重视音乐技术与技巧,批判借鉴西方音乐,留下了《牧童短笛》这样打通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界限的佳作。贺绿汀堪为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融合中西的重要推动者和典范践行者,他的求索精神和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第三层内涵是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硬骨头精神。1949年后新中国在曲折中前行,一系列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造成冲击,文学艺术的发展时走弯路。“文革”期间,贺绿汀受到冲击,蒙冤被关押五年。然而他不畏困难,面对批判毫不屈服,反对强加而来的不实之词。身在囹圄期间,贺绿汀撰写大量材料斥责“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还创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乐曲以明志。在大是大非面前,贺绿汀展现出至刚至硬的性情品格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因而被称为“硬骨头音乐家”。如陈思和分析的那样,贺绿汀“是一种知识分子风范的典型——他是在革命队伍里认识了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并无私无畏地追求革命理想与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这种硬骨头精神穿越十年内乱,昭示着坚韧伟岸的人格风范。
应当承认,20世纪70年代末文艺界提出贺绿汀精神的命题时,侧重于贺绿汀不畏强暴、抵制错误、坚持正气的那一面,顺应时代潮流,有其合理性。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重新认识、深入阐释贺绿汀精神的内涵,成为学习贺绿汀、弘扬贺绿汀精神的现实需要。近年,音乐界出现一些声音,如居其宏批评歌剧《贺绿汀》时所说的那样,笼统地把学术之争中的敢言特征当作贺绿汀精神,成为对贺绿汀精神的窄化乃至曲解。在贺绿汀诞辰120周年之际,有必要还贺绿汀精神以完整准确的面目,重温他的功绩,发扬他的品格,进而让贺绿汀精神真正成为激励中国音乐开辟新境界的磅礴力量。